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的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关于防灾减灾,大家都了解多少呢?知道我们身边主要的一些自然灾害有哪些?遇到这些灾害的时候,知道该如何有效防范吗?下面,让我们一起学习,共筑安全防线!
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
我国为何要设立“防灾减灾日”,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设立的?
1989年,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“国际减灾日”,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。
与此同时,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,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。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“防灾日”;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“防灾日”;印度洋海啸以后,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“国家防灾日”;2005年10月8日,巴基斯坦发生7.6级地震后,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“地震纪念日”等。
2008年5月12日,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.0级特大地震,损失影响之大,举世震惊。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,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,经国务院批准,从2009年开始,每年的5月12日定为"全国防灾减灾日"。
通过设立 “防灾减灾日”,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,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,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,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,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,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。
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
2020年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提升基层应急能力,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”,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。
基本元素:彩虹、伞、人
寓意:
1.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、未来和希望;
2.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、呵护之意;
3.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、一老一少,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“众”字,寓意大家携手,众志成城,共同防灾减灾。
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。(市能源化工工会宣)